首页 > 幸福思明 > 正文
办实事解难题 谱写琴岛爱之乐章
厦门网 2020-01-22 22:14

  鼓浪屿管委会主任郑一琳(左二)到困难群众家结对帮扶。

  文/本报记者 林路然

  图/鼓浪屿管委会 提供

  上周,鼓浪屿管委会的党员干部们走进同安区五显镇宋宅村,走入爱心结对帮扶对象家中,向他们送上新年祝福。这是鼓浪屿管委会的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爱心厦门”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的展现琴岛特色的爱之乐章。

  今后,鼓浪屿管委会的12个党支部和21位领导干部将持之以恒地与思明区、同安区和翔安区等地的困难群众开展爱心结对帮扶行动,爱心主题实践活动也将在岛上火热进行……随着爱心氛围越来越浓烈,来自琴岛的这首爱之乐章将传入更多群众家中,温暖人心。

  现场

  党员干部走进困难群众家中  送上美好节日祝福

  ▲鼓浪屿管委会干部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并送上节日祝福。

  冬日的暖阳下,一辆大巴爬过蜿蜒的山路,驶进宋宅村。鼓浪屿管委会的党员干部来到这里,为村里的父老乡亲捎来大包小包的年货和慰问金。在村委会办公室,鼓浪屿管委会与宋宅村的党员干部们齐聚一堂,共话对新一年的展望。鼓浪屿管委会主任郑一琳表示,鼓浪屿管委会和宋宅村是城乡精神文明共建单位,互相之间要多走动,多交流。今年是我国完成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她鼓励宋宅村的党员干部要发扬引领作用,抓住机遇,尽快带领全村人民富裕起来。

  随后,鼓浪屿管委会的党员干部走进爱心结对帮扶对象家中,与困难群众互相递交结对联系卡,问冷暖、叙真情。今年65岁的郭大妈患有严重的内风湿,手指变形,不仅无法工作,要实现正常生活也较为困难。郭大妈长期患病使得家中经济拮据,一家人一直住在布置简陋的老房子里。得知郭大妈的情况后,结对帮扶的郑一琳除了送去年货和慰问金,还特意买了一箱橘子。“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你们有什么困难就和我说,我会尽全力帮忙。”郑一琳说。郭大妈听了不住点头,开心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75岁的叶老伯患有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长期由妹妹照顾。与叶老伯爱心结对帮扶的鼓浪屿遗产监测中心党支部派出党员干部,向叶老伯的妹妹送上米、油和干货,并祝福叶老伯一家新年吉祥。

  除了宋宅村,鼓浪屿管委会爱心结对帮扶的足迹还遍及鼓浪屿街道内厝社区、梧村街道文屏社区、嵩屿街道鳌冠社区、新店镇前浯社区等岛内外困难群众家中。党员干部们拉着困难群众的手,详细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送上节日的祝福,叮嘱他们要多多保重身体。每一个贴心举动、每一声嘘寒问暖,都流淌着如亲人般的关心和善意。鼓浪屿管委会的党员干部表示,亲戚就是要越走越近,今后他们将与困难群众常来常往,时刻把困难群众记在心上。

  举措

  细化爱心结对帮扶要求

  积极落实“五必到”

  日前,鼓浪屿管委会专门针对爱心结对帮扶行动出台细则要求,以形成“人人参与、从我做起”的常态长效机制,更好地营造爱心氛围,让更多党员干部参与到“爱心厦门”建设中来。

  细则强调,各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引领作用,把支部主题实践活动和结对帮扶紧密结合。在爱心结对帮扶活动过程中,党员干部要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落实“五必到”(重病住院必到、子女辍学或待业必到、意外灾害必到、家人去世必到、重大节日必到)的关爱制度,切实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献爱心、送温暖,确保困难群众人人有人管、家家有人帮,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的关心。

  鼓浪屿管委会还鼓励党员干部积极撰写爱心结对日志、帮扶手记等,抓住闪光点,聚焦真善美,宣传爱心义举,竭尽所能发挥光和热,让爱心之花生动绽放。

  鼓浪屿管委会干部拉着困难群众的手话家常。

  突出世界文化遗产地特色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点点滴滴的志愿红汇聚起来,就能构筑起“爱心厦门”建设的磅礴力量。今后,鼓浪屿管委会将投入更多精力,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将带头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助老扶幼、助学帮困、助医助残、生态环保、文艺惠民、文明劝导、文明旅游、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

  鼓浪屿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还是居民居住的社区。党员干部们将根据小岛的特点,结合自身所长,打造具有特色的爱心志愿服务品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为居民和游客服务。

  鼓浪屿管委会还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进一步完善专业志愿服务队,指导开展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差异化、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让鼓浪屿的美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相关

  鼓浪屿两个党支部

  定向帮扶两名女童

  爱心扶幼是“爱心厦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月初,中共鼓浪屿房屋管理所党支部和鼓浪屿遗产监测中心党支部积极参与到市慈善总会推动的“雨露育青苗”项目中,分别与翔安区马巷镇的两名女童进行结对帮扶。这两名女童都来自低保户家庭,母亲都患有重大疾病,只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两个党支部与两名女童建立定向帮扶关系后,将成为她们学习生活中的“及时雨”,定期向女童和她们的家庭提供物资帮助及精神慰问。

  据悉,“雨露育青苗”于2012年启动,是市、区慈善会联合同仁机构、各类慈善基金开展的一项帮扶困境儿童项目,每三年一期,帮扶对象包括孤儿、低保户、低收入家庭子女,父母残疾或患重大疾病家庭困难的子女,自身残疾或患重大疾病的困难儿童。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