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幸福思明 > 正文
在“嘉”分好类 引领新时尚
厦门网 2021-10-09 16:18

  ▲嘉莲街道在小区开展精细化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吸引大人小孩参与。(资料图/嘉莲街道 提供)

  ▲英皇湖畔小区实行精细化分类后,小区居民积极践行。

  ▲嘉莲城管中队执法人员会同街道垃圾分类专职人员、社区人员检查沿街店家垃圾分类情况。

  ▲嘉莲街道综治办工作人员走进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为孩子们上垃圾分类课。(资料图/嘉莲街道 提供)

  文/本报记者 吴燕如

  通讯员 陈荣君 陈华英

  图/本报记者 吴燕如 摄

  (除署名外)

  在思明区嘉莲街道,一场自上而下的创建省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行动正火热推进中。

  率先全市开展精细化垃圾分类试点,“让蓝桶变得多多的、让黄桶变得少少的”已在21个小区由口号变成实景,让资源利用最大化逐渐成为居民共识;联动饿了么等平台和商家,首倡“天天减筷”绿色行动,通过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推进源头减量;主动曝光,联合城管等执法部门,啃下不配合垃圾分类的“硬骨头”……

  近年来,思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构建一流生态环境为目标,持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思明区充分发挥近邻党建优势,举区街之力、集各方智慧,扎实推进嘉莲街道创建省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让居民在见证参与中,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思明区将以此次创建为抓手,为今后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提升提供思路和经验,力促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助力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

  【现场】1

  英皇湖畔小区

  精细化分类

  低值可回收物走上再生路

  13个垃圾分类桶一字排开,蓝色可回收物桶占了6个,而橙色的其他垃圾桶则只有3个——和大部分小区以其他垃圾桶为主的情况相比,记者在松柏社区英皇湖畔3号楼垃圾投放点,看到了不一样的分配设置。其中,蓝桶还细分为:一个放“玻璃、陶瓷”、一个放“废旧纺织品”,其余均放“低值可回收物”。

  9月10日晚上7点半,居民吃过晚饭,陆陆续续下楼扔垃圾。居民刘慧妮手提着两个塑料袋走过来,除了厨余垃圾,还有一袋全是塑料袋和塑料外包装。她将这袋垃圾扔进蓝桶,说道:“这些塑料制品都是低值可回收的。”

  去年6月,思明区率先全市在嘉莲街道开展精细化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完善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体系,让原来投放到其他垃圾桶中的所有可回收物(尤其是低值可回收物)投放到可回收桶,做到应分尽分、源头减量,英皇湖畔成为首批试点小区。

  “习惯成自然。一开始肯定会觉得麻烦,但是街道社区和物业不厌其烦地宣传,垃圾分类督导员也非常认真负责,手把手教分类。”刘慧妮直言,督导员何顺芳每周都入户宣传,为居民送上最新知识,比如玉米棒一开始是其他垃圾,后来又列为厨余垃圾。

  英皇湖畔共有558户住户、9个店面,小区里设有两个垃圾投放点。厦门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英皇湖畔管理处主任助理李生兴介绍,在非督导时间,物业还开展不定时巡查,并于每晚垃圾转运结束后做好点位打扫工作,全力做好相关工作。自从精细化垃圾分类后,其他垃圾产生量比原来约减少了一半。

  【现场】2

  新景中心写字楼

  身体力行

  企业员工自带筷子响应行动

  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如何深入推进?一组数据引起了嘉莲街道的关注:据统计,我市每年居民快餐预订量达1亿-1.2亿人次,基本上同步配送套装“一次性”餐具。

  找准突破点,靶向发力,嘉莲街道于今年4月携同饿了么等平台和商家,首倡“天天减筷”绿色行动,在辖区内全面开展,引导辖区人员自带筷子、勺子,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并将莲兴社区辖内的新景中心写字楼打造为“天天减筷”和“精细化”分类示范点。

  在新景中心写字楼B座11楼的厦门佰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人员自带餐具使用的氛围浓厚。9日下午,记者来到现场时,负责内勤的柯女士从抽屉里拿出一套不锈钢餐具介绍,“这是街道举行宣传活动时送的,我中午基本在公司叫餐,还挺好用。现在叫餐都习惯勾选不需要一次性餐具。”

  她的同事刘女士则从家里带来一双筷子,就插在电脑边上的储物盒里。刘女士直言,“天天减筷”倡议很有意义,正是因为一次性餐具难以保证质量和卫生安全,所以她便从家里自带筷子,当然行动更大的意义还在于节约资源和环保。

  新景中心写字楼共有ABC三座,430多家企业入驻。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大家环保意识比较高。前期街道社区和物业在楼下举办活动,并逐层入户宣传,送出了几百套不锈钢餐具。作为管理单位,新景中心物业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在新景中心写字楼中庭投用了我市首个写字楼环保型智能垃圾屋。这是由物业投入30多万元打造的。在负责人看来,环境好大家都好,做好垃圾分类,也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够作为创建示范点,更应该全情投入。

  【现场】3

  嘉禾路11号沿街店面

  联动执法

  混投店家依法接受罚款

  “根据相关规定这次要开单处罚50元,请老板到中队进行处理。如果下次检查垃圾分类还是整改不到位,就要罚1000元了。”9日下午4点半,在思明区嘉禾路11号沿街店面的一家美发店里,嘉莲城管中队依法取证并开具执法文书后,嘉莲街道垃圾分类专职人员对商家进行提醒。

  当天下午,由嘉莲街道垃圾分类专职人员、嘉莲城管中队执法人员和莲兴社区网格员共同组成的检查队伍,展开包片检查和联动式处理。不打招呼、突击检查,进入这家店时,检查人员推开放置垃圾桶的小间房门,一眼就发现了问题:快餐盒还有不少没吃完的菜,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没有分类投放,全部放到一个桶里。

  城管中队执法人员介绍,他们定期进行联合检查,此前巡查这家店就发现混投严重,这一次仍未整改,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现场“开单”后,街道和城管中队人员将数据进行登记,后续还将跟踪落实,建立闭环式机制,确保检查执法单单“落地”。

  随后,检查小组又随机检查了沿街几家店面。在一家房产中介里,虽然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大部分投放正确,但执法人员仔细查看后,发现倒掉的西瓜里混放了塑料果叉。检查人员当场指出,并提醒一定要确保百分百分类准确。

  【现场】4

  莲龙幼儿园

  近邻合力

  做细做实垃圾分类

  生活老师把被孩子们喝完的牛奶包装盒封口剪掉,将牛奶盒清洗干净、晾晒后,成了上手工课的好材料。位于莲花五村的莲龙幼儿园,擅长变废为宝的老师们从身边物品切入,带领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参与垃圾分类。

  走进幼儿园,践行垃圾分类的氛围十分浓厚,每个班级都可看到用纸箱等可回收物做成的萌趣装饰品、游戏材料。学校林副园长介绍,垃圾分类推行以来,街道社区事无巨细进行指导,并共同开展宣传活动,为家校社联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周,区垃分中心、区教育局与嘉莲街道统筹联动、同向发力,刚完成了对辖内所有学校的新一轮垃圾分类工作培训,更多新鲜的案例和知识将融入课堂中,及时传递给孩子们。今年暑假,嘉莲街道还在暑托班开展垃圾分类课。

  不仅请出来,更要走进去。在嘉莲街道辖内的学校、写字楼、企业等地,街道垃圾分类专职人员逐一上门宣讲垃圾分类知识。

  就在近日,莲花五村社区党委还与林德叉车等成员单位签订了《垃圾分类结对共建协议书》,更深一步联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林德叉车开展“身心净”环保行动,莲花五村社区的社区工作者、督导员、居民走进厂区,助力大党委成员单位林德叉车对可回收物进行精细分类;结合党员“双报到”机制,林德叉车各党支部则每月到共建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巡查等活动。

  【数据】

  ●嘉莲街道生活小区垃圾投放点由最初的884个缩减至225个,目前只有一个投放点的小区占所有小区总数的54.5%。转运点由原来的269个大幅减少为156个。

  ●物业小区100%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督导员培训率和考核优秀率100%,打造了2个再生资源示范点。

  ●街道每天产生厨余垃圾37.42吨,玻璃、衣物、塑料和纸类等可回收物2.22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9.66%,开展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以来,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增加0.57吨,同比提升34.55%。

  ●今年6月,嘉莲街道全面铺开定时定点投放,定时定点投放率为100%;先后进行3次“全扫盲”,居住小区、公共机构、商业网点覆盖率100%。

  ●合理调整运输线路和时间,错峰直运和直运率100%。

  ●“我扫我嘉”垃圾分类小程序活跃用户为1.8万余个家庭。

  【延伸】

  一盘棋高位谋划

  嘉莲街道实行精细化分类的小区共有21个。街道每天产生厨余垃圾37.42吨,玻璃、衣物、塑料和纸类等可回收物2.22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9.66%。开展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以来,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增加0.57吨,同比提升34.55%。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积极推进创建工作中,思明区从顶层设计入手、基层落实落地,立足一盘棋,推进区街联动、部门协同,加大技术、人员等支持力度,及时发现、研究、解决创建中的问题。一方面,区垃分办指定区垃分中心点对点对接服务嘉莲街道,实时指导街道规划合理的收运时间、线路、频次等,提出点位优化合并建议,协助开展宣传等。另一方面,嘉莲街道党工委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总指挥、主任为副总指挥的领导小组,街道其他领导则作为副组长进行分片包干。同时,街道设立垃圾分类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7名、督导员275名,各社区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形成了自上而下抓落实、抓落地的有效机制。

  创新推进走深走实

  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在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节点,勇于创新成为嘉莲街道的特质。

  除了“天天减筷”绿色行动,街道还广泛宣传,在辖内各类宾馆、酒店等50余家住宿企业,全面实行不主动提供“六小件”;自行研发“我扫我嘉”小程序,并成为全市垃圾分类十大“金点子”No.1,借助新技术让垃圾分类更有趣、更入心;莲花五村社区在龙山西路设置了再生可回收资源示范点,引入泡沫冷压机,最大程度解决了泡沫横飞、质轻难运输、处理成本高的问题……嘉莲街道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细走实。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在垃圾分类推进中,总有屡教不改、执行不到位的物业和商家,针对这些难啃的“骨头”,嘉莲街道以落实《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为着力点,首先通过建章立制,建立《关于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六式”执法联动的通知》《物业服务企业垃圾分类工作职责规范》《垃圾分类建立主动曝光亮丑机制》等13份管理制度,并邀请电视台与联合检查组共同参与,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探索阳光执法,形成更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制度管理体系,成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的有效保障。这些制度包括完善“社区+城管+专职人员”三位一体的取证亮丑机制,在盈翠社区建立与公安系统联网的智慧监控平台,增强非督导时段的取证和执法效率等,让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据悉,今年1月至8月,嘉莲街道辖区共开具了垃圾分类行政执法文书共1418起,其中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430起,处罚金额43350元。

  形成“近邻共建体”

  垃圾分类要做到全点覆盖、全面提效,唯有依靠全员创建的强大合力。以近邻党建为引领,嘉莲街道家校社企形成“近邻共建体”,在街道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街道大党工委成员单位、社区大党委成员和驻区(街)单位积极联动,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党员主动“双报到”,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积极参加入户宣传和非督导时间巡查,带动社区居民、青年志愿者、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各项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嘉莲街道爱心义工服务队、莲花北社区“三红”等队伍广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宣传……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动员,不断强化全员垃圾分类的意识。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