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民互动 > 正文
我的高考诗怀
厦门网 2020-07-14 16:19

谭南周

  1964年7月,我在上海参加全国高考。当时大力宣传“一颗红心,多种准备”,遂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心情倒也平静,亦是踌躇满志,觉得较有把握。尽管当年上海高考之时,高温达37度,酷暑难耐。没有家长迎送,也没有集体包车来往,自带干粮,挤公交车到考场(还记得我的考场是在原上海机械学院)。考室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考生也不能带进纸扇蒲扇,只能用毛巾擦汗。仍然顺利地完成3天的考试。

  我读文科。当时在址于闸北区的上海育群中学读高中。高中分文理科,既不是从高三,更不是从高一高二开始,而是当年五一假期后分班。分班后,上午上课按原班级上语文、数学、外语、政治,下午按文理分班上课。两个月时间,一直上到6月底,7月上旬高考。文科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等6门学科。我最终录取在厦门大学历史系。是时我曾写过两首诗。一首《动员会》:“文刊报载累篇篇,慷慨动员声振天。一颗红心多准备,务农下厂赴屯边。”一首《高考发榜》:“几家雀跃几家愁(借俗句意),几个称心几泪流。侬本区区江北佬,居然拔得一高筹。”当年8月来到厦大,从此负笈、服务于厦门达56年之久。

  因为“文革”,高考作为选拔制度最重要的手段,一度中断10年,1977年底恢复。是时我在厦门华侨中学任教。参加第一次评卷,当政治学科评卷老师。址在集美。奉召评卷,既感光荣,又知责任重大,人人都非常认真。我曾作诗两首记之:“奉召阅卷浔江畔,万马千军选俊贤。一自乌云驱散后,莘莘学子见青天。”“停却高招已十年,而今拨乱谱新篇。须知笔下千钧重,取士遴才担在肩。”

  连续评卷三、四年后,因任教高中毕业班政治学科,需“避嫌”,我就不参加评卷了,但时时关注高考的走势与带来的影响。30年后,厦门地方报纸采访,回忆昔景,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时我刚退休才一年,接受采访时作诗一首以记:“忆曾阅卷浔江畔,高考重开三十年。盛况于今犹目在,韶华逝去尚情牵。人才战略当为上,教育振兴应领先。莫笑杏坛痴骥老,每闻木锋欲鞍鞭。”

  随着教育发展与对名校、高学历文凭的追逐,高考热度骤然提升。2006年6月,我作《高考首日即景》四首:“北地高温南雨狂,众多举措尽开张。今朝全国同关注,千万青年进考场。”“独木桥成拉索桥,高招改革屡新招。谁知未缓竞争激,依旧寒窗读暮朝。”“城市噪音清扫无,大巴小的载生徒。考前应许平和态,临阵何须赶阅书。”“创新教育未曾停,素质提高发瞆兴。能力技能谁管得,文凭社会重文凭。”

  当月又即事戏作几首:“高考风云卷大潮,雄师千万意潇潇。纵然岁岁增生数,桥窄桥宽总是桥。”“晚盼朝思线下颁,题名抑或落孙山。休云可入高黉舍,本二本三心泪潜。”“上线人多哪一家,是谁摘得状元花。今年未见点歌事,却有帖儿随网爬。”“高低分数铁成钉,志愿选填学问深。网上查询朋友助,推敲灯下月西沉。”

  2007年6月,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柳斌先生作《随感杂咏》示之:“静音让道不寻常,鲜花美食空调房。试后课本付一炬,堪叹高考竞疯狂。”我和诗两首:“警车开道轿车忙,家长紧陪官到场。更有传媒勤炒作,生徒焉得不慌张。”“心关高考理应当,讵料年来已失常。但愿皆持平稳态,不教他岁更颠狂。”

  社会对高考的高度重视,是为需要,毕竟是人才选拔。家长对高考的热烈追捧,也属正常,考上大学,尤其是考上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前途无量。然而怪象不断,愈趋愈烈,不免令人有些忧虑。2016年6月,某地竟屏载高考工厂出征场景,大加宣传,我不禁叹作:“忆曾赴考自心愉,来去公车不惮途。烈日轻衫皆透汗,午餐凉水就租餔。叹今怪象年年异,骇世奇闻迭迭呼。忽报山乡声势壮,万人空巷送生徒。”

  2017年4月,为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新华社记者前来采访我这位参加首批评卷的教师,称我为“历史的见证人”。当年12月,《中国教育报》发表我的专题文章《笔下千斤》。又一次唤起对高考往事的回忆,于是写下《纪念高考恢复四十周年》诗:“高考曾为阅卷人,选才拔士奉斯身。一支笔系生徒运,万里花开家国春。风雨履行情未老,是非指点意犹纯。诸君莫笑痴儒事,四十年来性朴淳。”

  2020年的高考,因新冠疫情缘故,推迟一个月,7月7日开考。6月,舆论爆出查处高考冒名顶替案。这是整肃高考高招工作,惩治违规腐败,端正社会风气的重要信号。我遂作《闻高考冒名顶替案查处》四首:“科场黑白足迷疑,犹记前清苛审之。人犯行行呈首级,殿臣衮衮夺官仪。缘何恶弊除难尽,又是沉渣泛幻奇。仝案未明鲁案起,皇天后土不能欺。”“萤窗苦读望收成,讵料无端遭替名。学子寒门空洒泪,权官劣道暗操行。十年噩梦难消去,百姓沉寃终盼平。舆论而今昭日月,问它重典可留情。”“从来执法大如天,道德千般吏德先。贪墨终成阶下鬼,清廉方是座中贤。抬头三尺神明剑,放眼周遭竹节鞭。我劝诸公休诿过,幡然忏悔罪方悛。”“执教生涯岁月悠,尽多学子注心头。高低优劣本明见,美丑正邪焉合流。笔下量衡知重托,胸间道义不私谋。依稀往事重来读,难遣痴儒块垒愁。”

  7月高考终于来临。 首日上午考语文。中午在网上一片惊呼声中,我阅读了考题。考题是援引了春秋齐桓公与管鲍的典故。遂作《读2020年高考作文卷题》:“一箭射钩经死生,齐桓复国遂成名。春秋史著霸盟事,今古人知管鲍情。夺位由来无义战,安邦应许重贤卿。科场文作呈新意,对此如何谁最倾。”次日,与人评论此考题,前意未尽,再赋一首:“秉笔直书司马言,千秋训示是为真。管郎才调曾惊世,鲍叔襟怀更过人。抛却前嫌功社稷,方施雄略拓坤垠。而今史学兼文学,研论滔滔各觅津。”

  2020年7月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