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幸福思明 > 正文
一家三代女排人 拼搏精神代代传
厦门网 2019-10-18 16:40

   【编者按】

  坚守梦想,开创未来。思明区委宣传部与本报共同推出“追梦——思明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以家庭奋斗为切入点,讲述一代又一代思明人通过奋斗改变家庭,改变社会,追逐梦想,传递正能量的故事,体现思明人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拼搏奋进、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范。

  【出镜人物】

  苏彩霞一家

  苏彩霞,中国女排前国手,曾随国家队访问日本、柬埔寨等国家,在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带领队伍夺冠。

  何云舒,苏彩霞的女儿,也是中国女排前国手,曾随队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亚军、世界杯季军。

  李西莹,何云舒的女儿,目前在上海青年女排队效力。

  【感言】

  “我和母亲最遗憾的是没有参加过奥运会,但是我们还有希望,女儿或许能完成我们的心愿。” ——何云舒

■何云舒(左)和苏彩霞(右)都是女排前国手。

  前不久,中国女排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冠军,第十次在世界三大赛登顶。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展现出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在思明区,有这样一个家庭,三代人都与排球有割不断的缘分。78岁的苏彩霞是新中国第一代女排国手,女儿何云舒1989年加入女排国家队,16岁的外孙女李西莹也打排球,目前在上海青年队效力。女排精神在这个家庭代代相传,而她们也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思明区的青少年。

  【第一代 苏彩霞】

  训练“滚过黄土地”,双腿外侧磨伤是常事

■苏彩霞(右)指导青少年练习排球。

  苏彩霞是老鼓浪屿人,在厦门二中读书时,因参加校运会,跳高特长被发现。1958年福建省排球队组建时,当年17岁的苏彩霞被挑中,从此开始排球生涯。她1961年入选国家青年队,1963年入选国家队,是新中国第一代女排国手。

  苏彩霞曾接受日本“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的指导,“大松教练提出的‘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理念以及大运动量训练方法深深影响了许多人”。苏彩霞说,1964年起,训练时间增长、陪训教练变多、练习从一球变多球,训练强度直线上升。“最明显的就是教练和球变多后,接完一个球就得迅速滚地,不然下一个球根本接不到。”当时场地条件有限,队员们还曾“滚过黄土地”,双腿外侧磨伤是常事。

  苏彩霞患有哮喘,要获得与别人一样的训练效果,她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她说,“国家培养了我,我不能辜负,我一定要把球打好,没有借口。”

  【第二代 何云舒】

  各种伤痛挥之不去,却从来没想过离开训练场

■何云舒(左)在赛场上。

  苏彩霞的女儿何云舒出生于1969年,她的父亲何仁义曾是男篮国家队中锋。说起自己和排球的缘分,她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命,一个队有队风,一个家有家风,都是传承的。从小我们就知道,要想有成就,就要比别人多付出。”父母在省队执教期间,每天早晨五六点就带着队员出操。何云舒天天拎着小桶跟着妈妈去训练场,小桶里装着点心和水果。

  良好的身体素质帮助何云舒进入省田径队,1983年转入省女排队训练。机械的、大运动量的训练周而复始,各种各样的伤痛挥之不去。但何云舒从来没想过离开训练场,咬着牙、抹去泪、铁定心刻苦训练。其他队员的妈妈来看望女儿,心疼女儿的伤痛。但苏彩霞觉得伤痛是平常事,她与女儿的沟通内容大多是如何提高球技,平日里母女的通信内容也都和训练有关。

  1986年,何云舒进入女排国家青年队。那年,她们在山东烟台进行了3个月的“魔鬼训练”。有一天,她实在太疲惫了,在日记中写道:“我恨不得有一台起重机把我起动一下。”教练陈招娣在日记上批语:“在我们运动员的心里,起重机应是祖国荣誉。将来有一天你站在领奖台上,这就是起重机。”经过不断努力,1988年7月,何云舒被选入女排国家二队,1989年初正式进入国家队。

  【第三代 李西莹】

  每年回家只有6天 在家训练也不落下

■李西莹(左)与郎平

  “在家聊天三句,就有两句是关于排球的,家人对排球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何云舒16岁的女儿李西莹说。12岁时,李西莹到上海读书,正式学习排球,14岁进入上海青年女排队。

  年少离家以及枯燥的训练,一度让李西莹陷入迷茫。她说:“幸好技术提高的转折期很快到来,我也慢慢适应了,就想着再逼自己一把。”不服输、努力拼搏的基因深深刻在骨子里,李西莹不断自我加压,白天训练,晚上回到宿舍还加练,提升腰腹力量。

  现在,李西莹每年回家两次,每次仅有3天,回家时训练也不落下。今年过年放假回家三天,她每天下午都在外婆的指导下练习。训练虽苦,但帮助队伍得分的成就感、比赛胜利的喜悦对李西莹来说更有吸引力,“不想让之前吃的苦白费,自己的天赋也不能浪费,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好好走”。

  有人提到外婆或母亲时,李西莹都会感到十分骄傲。“拼搏、不服输的精神是一样的,但每代人的球风、特点不同,我也有自己的长处和风采。”她所在的上海青年队曾获得2019全国青少年U18女子排球锦标赛的亚军,但她不满足,“我还想不断挑战自己,往上走,朝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链接】

  指导青少年打排球 几乎天天在球场上

  2017年夏,何云舒被聘为思明区青少年排球联队总教练,苏彩霞被聘为思明区青少年排球联队技术顾问。在国家队怎么练,她们在厦门就怎么教。何云舒还将国家队的一些好做法带到思明,比如让每支队伍的主教练写教学笔记、赛后小结,每个队员写心得日记反思。

  两位女排前国手为思明区青少年排球带来更加系统、专业的训练,她们身上的女排精神也感染着思明区的青少年。她们不计报酬和个人得失,一周7天几乎都扑在球场上,把队员当成自己的孩子,场上严格训练,场下关心体贴。

  思明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校长吴志勇说:“苏奶奶是顾问,原本只需要指导年轻教练,但是一进入球场,她整个人就变年轻了,全身都是力气,做的事情远比顾问多得多,常常主动指导队员,还当陪练,并乐在其中。”

  思明区青少年排球联队组队仅一年半,队员的技术和精气神已有很大的变化,不论在训练场还是在赛场都表现出优良作风。今年市运会,思明区夺得小学男排、高中男排比赛的冠军。

  文/记者 戴懿 沈淑婷 通讯员 夏思萱 何云舒供图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