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幸福思明 > 正文
用心贴心更暖心 老少咸宜乐融融
厦门网 2021-09-09 15:47

  禾祥西社区党委凝聚“近邻”力量,开设国学书法公益课程。(鹭江街道 供图)

  鹭江街道

  “近邻”党建

  示范点

  ●鹭江道社区:创新党建引领“红色小巷”微治理模式,形成政府补助、社会赞助、邻里互助、居民自助的“四助”工作法,破解老城区治理难题,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大同社区:以老城居民需求为导向,探索“同心汇”党建工作法,坚守红色信仰,传递红色温度,焕发红色活力,有效推动基层“微治理”。

  ●小学社区大同雅苑小区:探索出“近邻小苑,共筑大同”党建工作法,对内凝聚邻里,对外联动资源,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实现邻里和谐、小区大同。

  本报记者 林  雯 吴燕如

  通讯员 姜炽娇

  上有老、下有小,一个家庭,两头牵挂。如何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邻党建+”有效链接各方邻里资源,有力推动党建阵地与养老扶幼阵地共享,针对老人、儿童需求提供精细化、定制式服务,让党建变得更有温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明区鹭江街道党工委瞄准“一老一小”定向发力,以“近邻”党建激活部门、学校、社会组织等优质资源,凝心聚力做好安老怀少工作,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养老模式、拓展儿童活动场所,形成养老扶幼人人乐为、人人有为的浓厚氛围,为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基层治理实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为邻服务  搭建便民平台

  “今天我为别人服务,明天就能免费享受服务啦。”

  64岁的营平社区居民吴玉霞说的正是社区党委开展的一项居家养老服务创新举措——组建志愿服务队、创建“时间银行”。

  吴玉霞的邻居戴爷爷是位92岁的独居老人,她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协助关照老人的饮食起居,以“储存时间”的形式获取相应积分,利用积分可以兑换爱心商户提供的物资,从而形成“以老帮老、以老扶老”的良性循环。

  社区党委依托“时间银行”的模式,组织发动辖内热心党员群众与厝边老人结对子,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鹭江街道党工委还以营平社区作为试点,打造“共享厨房”。党员商家提供食材,热心居民当“大厨”,齐心携手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提供餐食,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今年暑假,11岁的小许在禾祥西社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站里迷上了练习书法。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傅国荣开设的公益书法课广受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这是禾祥西社区党委积极链接“近邻园丁”资源,打造家门口公益课堂的一次生动实践。

  坚持育人为本,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今年6月,禾祥西社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站正式启用后,社区党委就与辖内“近邻”厦门第十一中学签订共建协议。先后成立“小禾苗”志愿者服务队、校外辅导员队伍,共同打造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携手育人的载体和平台。

  禾祥西社区党委书记蔡艺煌说,指导站积极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4条研学路径和13个实践点,通过举办多元化的研学、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的课外实践能力,让党的温暖点亮童心。

  与邻同乐  活用文化阵地

  今年4月份,76岁的老党员施金[石羡]和老街坊们相聚在大同社区书院开展读报小组基层理论宣讲分享会,并参与了“央视看厦门”采访活动。施金[石羡]作为领读人手拿一份当天的《厦门日报》,用铿锵有力的闽南话大声朗读着。

  大同社区读报小组已成立39年,成员包括社区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和居民群众,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每周三下午,大家通过一起读报纸学习创新理论,传播党的好声音。

  施金[石羡]说,读报小组为老年人量身打造了学习阵地,采用闽南话解读时事政治、热点新闻,街坊邻居都听得懂,大家也都爱听。近年来,读报队伍不断壮大,老年人有了更多学习时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读报小组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社区老年居民创造了幸福的“学习时间”。

  鹭江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调动整合辖内优势资源,找准群众所需所盼,搭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阵地,打造“近邻”文化舞台,让老有所学,幼有所教。

  折扇、讲古、答嘴鼓样样行,一个人参与表演四个节目——8月29日下午,一场精彩的夏令营汇报演出为周宜廷的暑假生活画上圆满句号。

  “今年夏天,我大部分时间又泡在老剧场文化公园了。”13岁的周宜廷笑着说道。自从5年前大同社区书院设立鹏翔答嘴鼓艺术传习中心后,她每年都参加夏令营培训。老剧场文化公园还设有“闽南曲艺汇”,让孩子们登台一展风采。周宜廷的妈妈张莹靖也是一位讲古公益讲师,她感慨道,“这样的学习平台不仅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让孩子们接受了非遗文化的熏陶。”

  依托老剧场文化公园,大同社区党委联合思明区文化馆等共建单位为孩子们打造了多个立体式、开放式的“厝边学堂”,开展一系列闽南特色文化课程,让孩子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健康成长。

  邻里有爱

  共筑温馨港湾

  在小学社区的华侨海景城,一条环绕小区文化墙而建的休闲步道正在改造施工中。小区老人陈江炎高兴地说,“以后我们老人散步也有好地方了。”谈起养老生活,这位83岁的独居老人有感而发,“小区环境不仅变得越来越美,尊老爱老的氛围也越来越浓。”

  华侨海景城小区党总支成立后,推动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相继成立,“三驾马车”为小区治理注入了强大合力。

  在小区党群之家,沿街店面诊所的李医生为老人开设健康讲座;在物业经理、党员薛静艺的倡议鼓励下,客服小陈发挥特长在小区中庭设立义务理发点,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上门服务;每逢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小区党总支都会精心举办博饼、慰问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

  小区党总支书记黄济美介绍,小区以老人需求为导向,制定“居民点单、社区定单、支部派单、党员领单”的“四单式”服务机制,为老年人提供精细化服务。她自己就主动与小区老人结对子,及时帮忙解决老人看病、购药等需求。

  在国贸金海岸小区里,篮球场、游泳池、儿童游乐园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孩子们尽享欢乐时光。今年暑假,小区12岁的陈欣樾每天上午自己去游泳,晚上则在爸爸陈一平的陪伴下打篮球。陈一平是小区党支部书记,见证了小区近年来的蜕变,他说:“正是有了‘近邻’的携手努力,才能打造出孩子们玩耍嬉戏的乐园小天地。”

  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倾听居民呼声需求,对小区篮球场、游泳池、闲置空地进行集资改造。同时,把闽南民俗融入小区治理中,在党群之家建成“金欢喜”“金好呷”“金健康”等公共空间,美食节、民俗手工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孩子参与其中,学做龟粿、包汤圆。通过让小朋友参与和谐有爱的邻里互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