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幸福思明 > 正文
这里的垃圾桶“一天能打三份工”
厦门网 2022-08-04 17:26

  开元街道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厦门日报记者 吴海奎 摄)

  环卫工人将垃圾桶用于道路保洁。(厦门日报记者 吴海奎 摄)

  厦门日报记者 吴海奎

  同一个垃圾桶,在近邻间共享,既用在生活小区投放点,又用在道路保洁,还能用于收运沿街商铺的垃圾,实现一桶多用。

  近日,思明区开元街道践行“近邻”模式,深化“极简”理念,再次“解锁”垃圾分类工作新模式——“共享垃圾桶”。此举将大大提高垃圾桶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落实“双碳”战略,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等环节管理,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助力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实现一桶多用 提高使用效率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市垃圾分类工作也已经进入聚焦“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第三阶段。如何删繁就简,让垃圾分类变得更简洁,让环境卫生变得更清爽?

  思明区开元街道以“近邻”模式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生活小区“无桶化”的基础上,试点推行“共享垃圾桶”。

  上午8点多,正是禾祥西路上的生活小区垃圾投放时间。记者在禾祥西路230号附近的投放点看到,蓝橙红绿四色垃圾桶一字排开,身穿蓝色马甲的督导员站在一旁,不时有居民前来投放垃圾。

  70多岁的居民郭淑美,用一个大袋子装着三小袋分类好的垃圾,分别投放在可回收物桶、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

  上午9点左右,垃圾直运车出现在禾祥西路,像公交车载乘客一样,逐个点位收运垃圾,垃圾桶得以清空。

  环卫工人陈师傅在清空后的垃圾桶挂上“道路保洁专用”的蓝色临时牌子后,这个垃圾桶就“摇身一变”,成了陈师傅保洁的工具之一。

  垃圾桶装有滚轮,陈师傅可以轻便地拖着垃圾桶,一边清扫路面,一边将垃圾倒入桶内。

  下午1点左右,禾祥西路沿线商家投放垃圾时段开启,同一个垃圾桶,又迎来了一天之内的第三次“上岗”。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摇铃声,垃圾桶跟着收运员,挨家挨户地收垃圾。

  “根据我们的测算,垃圾桶实现共享后,整条路上,垃圾桶的数量可以减少一半左右。比如,原本需要10个垃圾桶的,现在只需要5个了,这样一来,就大大节约了资源。”开元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说。

  工作人员表示,开元街道有着深厚的“近邻”文化基础,居民、垃圾分类督导员、环卫工人、商家等都工作生活在同一条街上,彼此都是近邻,共享垃圾桶的同时,也是在共享垃圾分类治理成效。

  收运员用垃圾桶上门收运商铺垃圾。(开元街道 供图)

  定时定点撤桶 让道路更清爽

  共享垃圾桶模式的推行,也进一步强化了开元街道前期已经推行的生活小区“无桶化”模式。所谓“无桶化”,是指在非督导时间或非投放时间,从投放点上撤掉垃圾桶。

  今年以来,开元街道通过“三部曲”,在一些小区和道路实现“无桶化”。

  先是优化点位。开元街道将一些可合并的投放点位就近合并,仅后江社区和美仁社区,就将禾祥西路沿线的10个固定点位合并成了4个移动点位。

  然后是定时定点投放。投放时间一般为早上7点至9点,晚上7点至9点,不同的生活小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投放时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接着是非投放时间撤桶。投放时间一过,督导员陆续将垃圾桶收起来,交给环卫工人用于道路保洁或垃圾收运,实现垃圾桶共享。

  如今,行走在禾祥西路开元段,再也看不到垃圾桶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流动的垃圾桶,道路也因此变得更加清爽整洁。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