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幸福思明 > 正文
思明:文旅兴业 城中村变身现代化社区
厦门网 2024-10-16 10:39

  黄厝社区的整体环境在改造后变得文化气息十足。

  改造后焕然一新的街道。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启动后,垃圾清洁楼被改建成塔头会客厅,打造展示塔头文化、举办居民活动的社区共享活动空间。

  黄厝大队部广场经过拆违清乱和整治提升后,成为居民群众开展活动的公共空间和文化广场。

  游客步入黄厝。

 

  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雯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今年春节前,经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黄厝社区办了首个“村晚”。在黄厝大队部广场上,60岁的黄厝居民吴玉敏和她11岁的孙子陈锦涵登上舞台。吴玉敏感慨道:“小学时我就在这里表演过,没想到48年后,广场变得‘高大上’了,我和孙子还能在这同台。”

  黄厝大队部广场经过拆违清乱和整治提升后,成为居民群众开展活动的公共空间和文化广场。今年年初,“2024厦门思明山海艺术季”在此举办艺术展,为更多年轻人打开了认识黄厝历史文化的新视角。

  作为厦门市正在打造的第一批城中村样板示范村之一,黄厝社区按照“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总要求,深入推进一系列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坚持大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和大民生推动产业就业相融合,发力特色民宿产业,探索以产业赋能城中村发展的新路径。

  

  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在黄厝生活了40余年的塔头老年人协会会长吴国连坦言,黄厝曾有很多城中村的通病:人居环境差、公共服务配套少、产业基础和业态薄弱低端。这些都让居民头疼,让游客望而却步。

  2023年,厦门市以现代化治理理念推动全市108个城中村改造,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多方投入,努力将城中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现代化社区,全面提升城中村治理能力。

  黄厝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满弓劲发,塔头社率先迎来蝶变:历史违建拆除、破损道路翻新、空中缆线整理下地,村口建成统一停车场,承载黄厝历史记忆的知青楼、大队部广场等空间完成修缮和整治,成为新的居民活动场所。

  吴国连对这几年村容村貌的变化如数家珍:“看我们走的路,以前坑坑洼洼,现在是平整的柏油路。以前空中缆线像蜘蛛网一样到处都是,现在干净清爽。还有大队部广场,白天晚上都有很多人来活动,大家也有地方跳广场舞了。”

  在黄厝塔头237号的家门口,吴国连指了指一旁的LED路灯说,“每30米就有一盏灯,现在老人可以随便走夜路。”

  拓空间,惠民生。目前,黄厝社区已拆除违章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面积约2.94万平方米。不仅“拆”出了集体发展用地,还为塔头社公共服务用房、学堂路规划道路工程、共享站房、户外运动公园等一批惠民工程的建设释放了空间。

  据统计,自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启动以来,黄厝社区共策划开展24个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包括4个环境提升类项目、8个公共配套类项目,以及12个基础配套类项目,总投资约2.4亿元,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破损、照明缺失、污水横流等隐患问题。

  

  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上午9点半,黄厝居民桂子走进塔头会客厅。她泡好红枣老白茶,供人自助品尝。每天,会客厅里都能看见“话仙”的老人、拖行李箱的游客、参加活动的居民和嬉戏玩耍的孩子。书法、乒乓球、棋牌等活动在这里常办常新,发起人都是有一技之长的热心居民。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启动后,垃圾清洁楼被改建成塔头会客厅,打造展示塔头文化、举办居民活动的社区共享活动空间。

  黄厝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春雪说,伴随各类活动的开展,居民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越来越高,协商议事也越来越勤。“城中村治理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大家共同参与。”

  滨海街道和黄厝社区牵头构建共商共治平台机制,通过党建引领,与老人协会、民宿协会、房东协会、商家联盟、乡贤理事会、两岸青年乡创联盟等组织共同加强多元资源的引导、整合及规范,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比如桂子发起的‘宝妈议事团’、吴国连带领的‘银发先锋工作室’,在大队部广场改造提升等社区大小事上都发挥了重要的沟通协调作用。” 杨春雪说。

  近两年,在黄厝社区党委的组织推动下,58场“近邻茶话会”在黄厝塔头召开,村民、房东、商家自觉参与立面提升、畅通背街小巷、升级业态等共建行动,推动解决塔头停车难、公交站点选址等101个问题,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协会自律、群众自治”的和谐治理格局。

  今年4月,厦门黄金之厝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大物业管理平台正式入驻塔头。“国企运营、属地参与”的联合管理模式将在物业管理服务、资产盘活运营及增值配套服务等方面发挥优势,实现服务有人做、诉求有人应、资产有人管、治理可持续。

  黄厝社区还在进一步探索科技赋能管理,通过塔头城中村智慧管理平台,推动精准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中村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带来产业发展机遇

  

  2013年,黄厝居民林志川在黄厝开设了第一家民宿,如今他已拥有3家民宿。去年,思明区民宿协会黄厝分会成立,林志川当选会长。在他的带动下,黄厝民宿协会参与制定了《厦门市思明区民宿行业定价与退费处置指引》,并号召黄厝的民宿业者率先响应。

  林志川告诉记者,黄厝民宿协会已将300余家民宿纳入管理范围,目前正发动民宿经营者们主动签订《定价与退订承诺书》,自觉维护黄厝民宿业经营秩序。接下来,协会还计划推动制定黄厝民宿行业的经营门槛标准,努力引导黄厝民宿业朝更加规范化、品质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推动黄厝民宿业规范化、标准化经营,让行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民宿业者的共同目标。”林志川十分看好黄厝社区的长远发展,还计划开设自己的第4家民宿。

  城中村治理的深度推进,盘活了优质资源,给黄厝以民宿为代表的产业链条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9月24日,思明区民宿协会与金门县民宿旅游发展协会、厦门市婚庆产业联合会、思明区创新今天台湾青年创业辅导中心在黄厝塔头签订共建协议,计划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厦金民宿旅游产业的合作。来自金门的50余位民宿业者参观了塔头社的精品民宿,并与黄厝的民宿经营者互动交流。金门县民宿旅游发展协会理事长许燕辉说,这是好的开始,期待和黄厝的民宿旅游业有更多合作。

  还有更多两岸青年在黄厝社区开始了乡建乡创的探索与实践。上个月,两岸融合思明会客厅塔头乡创联谊点揭牌启用,台青黄恺嘉受邀成为联谊点首位筑梦乡建师,将参与到塔头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中。从事文旅业的她拍摄了《台青带你逛塔头》系列视频,作为给塔头的“见面礼”,“希望通过我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乡村建设与发展,相信两岸青年‘牵手’乡创,一定能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名片

  黄厝社区

  思明区黄厝社区位于环岛路旁,2003年完成“村改居”,下辖塔头、溪头下、黄厝、茂后4个自然社,是厦门本岛以文旅商融合产业为主的城中村社区。

  

  数据

  城中村改造提升第一年,黄厝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1021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678万元。民宿产业是黄厝社区的支柱产业,目前已自发形成345家民宿,带动就业岗位近2000个。

  

  受益者说

  塔头会客厅“厅长”桂子:

  黄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人居环境得到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社区里的能人达人不断涌现出来,大家共商共议、共建共享,让黄厝越来越好。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