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街道速览 > 正文
莲前街道:家庭医生进家门 守好您的健康门
厦门网 2019-07-02 17:30

  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邱达泰(左)入户随访。

  在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动处方门诊,医护人员正在指导患者。(本报记者 何炳进 摄)

  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厅摆放着家庭医生和服务对象的“全家福”。

  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墙上挂有运动操二维码,居民可随时扫码学习。

  走进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眼就能看见一张大大的“全家福”——那是由无数张照片组合而成的,中心每一位家庭签约医生入户和居民们的合影。在中心大厅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的一面墙上,有一块长约3.3米、宽约1.5米的“家庭医生足迹 看板管理挂图”,以各居委会为单位,家庭医生是否已入户到某位居民家,按不同颜色展现,一目了然。

  有图有真相,更大方接受居民监督,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工作方面,为何有如此底气?该中心副院长张峻峰一语道破:“因为我们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为健康担当的使命。家庭医生,就是要把脚印留在居民家中;居民非常满意,才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本版文/本报记者 林燕贞

  本版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除署名外)

  全市率先试点 先服务再评价后收费

  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服务满一年,通过满意度调查,只有居民对服务“非常满意”才需要交付签约服务费

  “家庭医生,不是签了约就完成任务,而是签了约就要做好服务。”张峻峰说,入户的家庭医生,包含基层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为了做好服务,中心全员出动,扩增健康管理师,实现“一岗多责”。大家利用班外、节假日时间,用“把脚印留在居民家中”的主动服务取代“守株待兔式”的被动服务,了解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健康需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平时大家的一些健康问题,先由健管师处理,解决不了的交由中心全科医生处理,全科医生处理不了的,帮忙转诊到三级医院的专科医生。

  据介绍,该中心将辖区23个居委会的所有居民(包括非本市户籍)均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实现以家庭为单位所有成员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在本市其他兄弟单位签约的居民,均可在该中心享受同质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这样周到贴心的服务,需要不少“服务费”吧?可能不少居民存在这样的疑虑。事实上,有关部门对签约服务费有明确规定,但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自己更“狠”,在全市率先试点——家庭医生拿多少钱,居民说了算。

  “我们试点采取‘先服务,再评价,后收费’的家签管理模式。”张峻峰介绍说,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主动入户,面对面签约,服务满一年,通过满意度调查,若结果为“满意”也不收费,只有居民对服务“非常满意”才需要交付签约服务费;同时把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和管理效果一并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的基础,接受签约服务对象监督。

  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让居民非常满意

  率先开设社区24小时“常、慢、多”门诊,在总院设立“莲前居民转诊接待点”等

  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班子意识到,家庭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扮演双面角色,既提供医疗服务,也决定患者得到的是什么样的服务。中心在市卫健委、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下,明确以“落实全科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内涵”为第一要素。该中心的家庭医生都很明确:“居民非常满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要居民需要,随时都能找到我们。”

  为达到这个目标,该中心做了多方努力。该中心率先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社区24小时“常、慢、多”门诊,克服业务用房紧张,设康复病房;从居民需求和健康管理需要出发,免费提供远程传输设备给病情控制不稳定的居民;紧跟市卫健委的信息化建设,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插上腾飞的翅膀,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走路,信息多跑路”。

  在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全力支持下,该中心在门诊服务区设立“莲前居民转诊接待点”,并派专人驻点。这也是专为社区转诊创新性建立的“无缝对接”双向转诊模式。居民病情需要专科诊疗时,只需在中心开具检查单、缴费、留下联系方式并拿取转诊联,后面的预约工作都由全科医生和健管师完成,分级诊疗更加落到实处。

  在服务居民、转诊的过程中,全科医生和健管师通过具体病例,向总院派驻中心的专家、专科医生请教、学习,也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服务居民的工作中,形成良性循环。尽管工作辛苦,不少人员还挤时间参加培训,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

  家庭医生的付出得到居民肯定。最近一次的签约居民满意度调查,两个月内就有近2.5万名(60.63%)签约居民积极参与评价,总体满意率达99.53%,非常满意率达94.95%,签约服务对象下一年度续签意向率达92.40%。

  这也得力于市委市政府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重视,市领导高度关注,市医改办多次到中心现场调研、指导,并于2018年10月26日印发《厦门市医改办关于推广莲前等卫生服务中心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做实家签工作经验的通知》。

  推进医体融合 为居民定制“运动处方”

  该中心是厦门唯一一家拥有运动处方师的医疗卫生机构,先对就诊居民进行评估,再制定个性化方案并跟踪随访,适时调整方案

  在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个特殊的门诊部,每周二、四、五下午开诊,坐诊的不但有具备国家运动处方师资格的全科医生、健管师,还有厦门理工学院的体育老师,而且居民就诊免费。这是该中心从去年推出的运动处方门诊,在全市社区卫生中心也不多见。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节目就曾对这个运动处方门诊进行专题报道,点赞这项“医疗+体育”服务的“医体融合”做法。

  “运动适合每个人,但我们在入户和管理签约居民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样的运动适合自己。”运动处方门诊主诊医生、国家运动处方师陈佳成介绍说,该门诊主要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健康高危人群,实行预约制,医生和体育老师会先对就诊居民进行健康状况及运动功能评估,再进行个体化“运动处方”制定。医生和健管师还会一起跟踪随访,适时调整运动方案。

  除了开设门诊,中心还和厦门理工学院合作,共同推出二维码运动操。居民用手机扫描悬挂在中心墙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由国家队体能教练亲自指导、健美操世界冠军示范拍摄的视频教学。各种运动操应有尽有,还有闽南话和普通话讲解。

  张峻峰表示,这体现了市卫健委倡导下的大健康理念,是“三师共管”的延伸,是落实“医体融合”的创新实践。目前中心共有6名已取得国家运动处方师资质的医生和健管师。据了解,运动处方师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科学会进行培训考核,全国目前只有500多人取得该资格。该中心也是厦门唯一一家拥有运动处方师的医疗卫生机构。

  【声音】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姜杰:

  家签服务

  最重要的是要做实

  “家庭签约医生的服务工作,最重要就是要做实。”昨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姜杰说起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家签工作,连用了“扎扎实实、实实在在”来肯定。

  姜杰特别提到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的两件事,一是把辖区23个居委会所有居民都纳入家签范围,走进每户居民家中随访,工作量惊人,但确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服务,而不是盲目追求家签指标;二是家签服务收不收费,居民说了算,居民没有“非常满意”,就不收费,让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家签的便利和诚意。

  姜杰介绍说,家庭签约服务、分级诊疗、慢病管理,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医疗集团,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是紧密型联系,这对于推进家庭签约服务、分级诊疗等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现在第一医院辖有莲前、鼓浪屿、厦港、鹭江、中华、滨海等6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1+1+N”模式,即“一位基层全科医生+一位健康管理师+N位专科医生”,取得不错的成效,受到上级部门肯定和市民点赞。“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机制,让老百姓更加切实感受到家庭医生的存在,让他们由衷觉得,有家庭医生真方便。”姜杰说,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表率,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大作为。

  【人物】

  健康管理师江碧红:

  能帮助居民

  我感到很开心

  健管师江碧红入户随访。(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江医生帮我看下,孩子这是斜视吗?”“江医生你说的这个药,药店里有吗?”……

  江碧红是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兼健管师。工作一有空,她就赶紧拿起手机一条条回复家签服务对象赫女士发给她的微信。除了医院的日常工作之外,江碧红还负责700位左右的家签服务对象,以产妇、孩子等人群为主。

  江碧红给每位家签服务对象都留了电话,她的微信至少添加了300多位家签服务对象,不分时间、地点,只要家签服务对象有需求、有咨询,她都第一时间回复;她建立了家签服务对象微信群,有相关的健康信息、活动,她就往群里发;有些产妇在月子期间容易胡思乱想,她还当起心理咨询师……

  赫女士是位舞蹈老师,二胎生了龙凤胎,体型变化很大,江碧红入户随访时发现她情绪低落,就安抚她、鼓励她。赫女士被江碧红打动,逐渐信赖她,一家五口遇到的健康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找她咨询。

  “健管师的工作虽然琐碎,但能帮到居民,我感到很开心。”江碧红说。

  签约居民葛大爷:

  家庭医生服务

  特别好

  “小邱,小黄,你们来了,快坐快坐!”邱达泰、黄幼治一踏进华林小区葛大爷家,年过八旬的葛大爷和爱人张阿姨就热情招呼。邱达泰、黄幼治是这户人家的家庭签约医生,一位是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一位是健管师。最近的这次登门,是来给葛大爷做回访,并量血压、测血糖,指导日常护理等。

  “葛大爷,药怎么吃、在家怎么吸氧、一天吸几次,都还记得吧?”邱达泰一边给葛大爷检查,一边关切地询问。葛大爷笑着点点头。葛大爷患有一些慢性病,行动也不方便,是家庭医生重点关注的对象。自从有了家庭签约服务,可以到社区开药,他就不用跑到三级医院取药了。“小邱和小黄服务特别好,让我有事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就会上门来帮我抽血、复查,指导用药。”葛大爷赞不绝口。

  【背景】

  不断创新举措  推出特色服务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厦门于2008年进行新一轮医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紧密型医联体。尤其近两年来,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创新举措,更新理念,转变模式,回归本位,推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服务,广受居民好评。

  2011年

  该中心成为全市基层改革试点单位,开始尝试“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

  2012年

  探索建立“糖友网”。

  2013年底

  进一步完善形成“慢病先行,三师共管”模式,为分级诊疗厦门模式奠定基础。

  2014年

  “慢病先行,三师共管”模式复制到岛内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5年4月

  “慢病先行,三师共管”模式向全市推广。

  2017年

  试行“把脚印留在居民家中”家签模式。

  2018年

  试行“医体融合”,培养运动处方师,开设运动处方门诊。

  【名词】

  家庭签约医生

  家庭签约医生,由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组成“三师”服务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家庭医生更多的是“治未病”,是为家庭提供维系健康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告诉居民如何少生病、不生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宣传健康知识。

  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

  【数据】

  自2017年7月以来,该中心通过家庭医生“把脚印留在居民家中”的新型签约服务模式,走遍辖区23个居委会,7.93多万户居民家庭,建立家庭健康档案2.3万余户,新增签约近3万人,也让3.2万余名之前未在该中心就诊的居民前来接受服务。

  【特写】

  半年前不能自理

  现在能接送孙女

  运动处方门诊受益居民讲述暖心故事

  记者近日见到64岁的曾阿姨时,她行动自如,说话有力。你根本想不到,大概在半年前,她还是个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出血,导致一侧肢体活动障碍,需要由家人搀扶前来就诊,生活不能自理。

  当时,医生陈佳成接诊后,觉得单纯的药物治疗可能适得其反,便与厦门理工学院的体育老师一起,对曾阿姨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制定适合她的“运动处方”,细心交代她在家每天如何做运动和调节饮食。陈佳成和健管师郑丽容还一起入户跟踪随访,适时调整运动方案。曾阿姨积极配合,大半年时间下来,身体状况日益好转。“我现在不但生活可以自理,还能接送上幼儿园的孙女,太感谢陈医生他们了!”曾阿姨说。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