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街道速览 > 正文
嘉莲街道实践“近邻”模式,形成小区治理“嘉莲样本”
厦门网 2020-08-26 17:28

  观远里小区的孩子们学剪纸,再把作品送给小区老人。(本报记者 林雯 摄)

  新莲花新龙山小区的小蓓蕾种植园都在每周日上午开课。

  盘龙小区党员调解室正在调解小区一起邻里纠纷。

  文/本报记者 林 雯

  通讯员 卢琼莹

  图/嘉莲街道提供

  在福建省首批70个“近邻党建”试点小区中,思明区嘉莲街道就占了3个,它们是莲花北社区观远里小区、龙山社区新莲花新龙山小区和华福社区盘龙小区。

  社区治理水平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获得感、幸福感。要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关键在于如何更有效地激活小区治理这根“神经末梢”。

  在嘉莲街道,这道困扰过许多基层党群工作者的难题有了高分答案。瞄准民生痛点,聚焦治理难点,街道脚踏实地根据居民需求深入探索实践发源于思明区的“近邻”模式,以小区党建为引领,打开小区自治新局面,形成小区治理的“嘉莲样本”。

  观远里小区

  无物业小区

  焕发新活力

  8月2日上午,观远里小区党群活动室“近邻之家”里传出阵阵欢笑声,观远里小区20名少年在大同社工的带领下学习剪纸艺术。

  学习剪纸是对孩子们进行文化熏陶,而稍后进行的关爱老人行动才真正点到了这场名为“观远少年来敲门”活动的正题。

  接过孩子们的剪纸作品,90岁的独居老人陈秀琴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的善意令陈秀琴倍感温暖,而陈秀琴常年助残扶困的爱心义举也成为孩子们学习的生动榜样。“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会尊敬老人、关爱他人。”居民赖女士说。

  几乎每周都在观远里举办的“近邻”活动,生动而具体地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小区的变化要从成立“红色”业委会,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说起。

  2018年,在街道和社区的指导组织下,观远里小区依法成立业委会,主任是党员刘建华,多名党员成为业委会骨干。

  小区改造随之提上日程。业委会成员带着改造方案挨家挨户征求意见,由居民来决定小区的未来。在街道、社区的资金支持和推动下,小区新建了停车位、绿地花圃、党群活动室等设施,地下管网全面更新,小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近邻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破解小区治理困局的成效也开始显现,小区形成了“听邻说事、请邻议事、帮邻办事、让邻知事、邀邻评事”的“五事”工作法,推动小区的事邻里办。

  18名楼组长组成“黄昏行”平安巡查队;28名党员、少先队员和热心群众加入“绿管家”树木认养计划;组建“观远芳华”小区妇女组织,以“小家”带动“大家”……改造后的小区依旧没有引进物业公司,但是,在一支支“邻聚力”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小区居民亲手创造幸福生活。

  莲花北社区党委书记黄英说,小区党支部撑起主心骨,居民全员参与、共管共治是观远里实现从“面子”到“里子”全域蝶变的关键。

  新莲花新龙山小区

  文化融合

  提升居民幸福感

  孩子们拿着洒水壶和水瓢来回奔忙,悉心呵护自己亲手种下的花草。每周日上午,新莲花新龙山小区小蓓蕾种植园的第一节课都是这样开始的,小区党员们带着孩子们种完花后,孩子们还要写一篇种植日记、上一节书法课。“就是要把孩子们从手机电脑中解放出来,感受劳动创造的美。”小蓓蕾种植园创办人、小区党支部书记潘文明说。

  小区党员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多方“近邻”合力,带动驻区单位、小区居民、文创企业等多方力量,将原来杂草丛生的荒地改造成“小蓓蕾”们的学习实践基地,这是新莲花新龙山小区居民高质量新生活的一个缩影。

  来过新莲花新龙山的人无不感慨,这是一个相当“文艺”的小区。与小区比邻而居的龙山文创园内的黑科季创艺馆,小区居民可以免费参观;科技味浓郁的“博学长廊”里公布了小区周边文创企业可提供的服务信息,供居民选择……新莲花新龙山将好“近邻”——龙山文创园的文创资源充分引入小区建设和居民生活。目前,小区居民已参加了“文创星工场”“益星能量馆”等文创融合特色课程20余场。

  新莲花新龙山居民的幸福生活,是龙山社区携手“近邻”朋友圈高质量服务居民的一个生动样本。近年来,龙山社区借助龙山文创园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星火燎原·幸福龙山”党建品牌,下设“文创星工场”项目,不断丰富幸福龙山的内容。截至2020年7月,社区陆续与辖区单位签订32份共享共建协议,设立“文创星工场”分站点20个,80多家企业参加社区联办共办活动。

  以小区党支部为圆心,串联起物业、业委会、文创企业等多元力量,实现组织融合、阵地融合、文化融合,新莲花新龙山的新家园故事还在续写更多新篇章。

  盘龙小区

  厝边调解

  打造和谐家园

  走进盘龙小区,车辆有序停放、小区居民斗阵“话仙”,人们很难把眼前这个远近闻名的幸福小区和过去令居民头疼的问题小区联系在一起。华福社区党委书记吕雪玲说,治愈小区的那剂“良药”,就是一个个“近邻”定纷止争平台的建立。

  盘龙小区是一个建于2006年的拆迁安置小区。记者采访时,多位居民坦言,小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过去邻里间的矛盾和纠纷不少。

  去年1月,在街道和社区的组织指导下,盘龙小区成立了思明区首个党员调解室,5名具备政法工作经验的党员居民组成“红色调解队”。党员调解二维码贴进了各个楼道,“近邻”调解开启小区矛盾高效化解的新篇章。“我们调解除了讲法律、讲道理,也要‘博感情’、拉家常。”小区党支部书记谢丽玉说。

  今年,新任小区业委会主任庄镇城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牵头召开“厝边议事会”,连续一周晚上现场接待小区居民,悉心听取意见建议,大家共同为小区事务出谋划策。“厝边议事会”是盘龙小区打造和谐睦邻的又一大“神器”,在推进垃圾分类等诸多小区事务中打通小环节、发挥大作用。

  “纠纷矛盾少了,邻里关系和谐了,小区环境也变好了。”2007年就住进小区的居民张惠华阿姨亲眼见证了小区一点一滴的变化,和很多小区居民一样,她也越来越积极参与到小区事务中。

  思明区公证处、嘉莲司法所送知识到小区;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嘉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共建单位厦门市眼科医院把义诊办进小区……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盘龙小区党支部链接多方资源,形成居民“点单”、党支部“下单”、共建单位“接单”的模式,让居民需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