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民互动 > 正文
汇聚橙色力量 扮靓城市妆容
厦门网 2023-01-03 10:22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深化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垃圾分类工作继续领跑全国。图为市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

  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海奎

  图/厦门日报记者 王协云(除署名外)

  一线环卫工人蔡月英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身穿“厦门环卫”橙色工装在人民大会堂参会;厦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连续18个季度排名全国第一,继续领跑全国;环卫行业“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扎实成效,助力我市深化文明创建;疫情袭来,广大环卫人勇当“逆行者”,全力筑牢疫情防控“橙色防线”……在极不平凡的2022年,我市环卫工作迎来多个“高光时刻”,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为厦门再添荣光。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市政园林局的科学部署,更离不开全市环卫战线2万多名干部职工的团结奋斗、埋头苦干。

  近日,本报记者走近部分获评2022年厦门市“十佳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作者,记录他们在一线坚守、拼搏、奉献的身影,展现新时代厦门环卫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风采。

  垃圾分类工作

  继续领跑全国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大事。今年以来,我市牢记嘱托、笃行不怠,进一步深化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垃圾分类工作继续领跑全国。

  及时出台《2022年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要点》和《2022年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考评方案》,以常态化考评助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推进垃圾投放点改造提升,全市城区点位合并至4585个,建设垃圾屋(亭)1600余个,安装监控1000余个。合理规划643余条直运线路,对7555处接驳点进行错峰直运,投入直运车辆1071辆,全面推行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早晚两次错峰直运。创建2个省级示范区和39个样板片区建设,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无桶”小区、城中村垃圾分类模式和督导员模式等垃圾分类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完成64个最美投放点创建,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海沧区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投入试运营。

  环卫保洁水平

  实现再提升

  近年来,厦门市容洁净水平稳居全国一流,各相关网站评价“中国最干净城市”,厦门均榜上有名。今年以来,不少市民发现,一些背街小巷、犄角旮旯的环卫保洁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城市的“面子”和“里子”一样干净。

  今年8月份起,我市环卫部门深化背街小巷“以克论净”考评机制,将考评范围延伸到街道、社区管理的背街小巷,推动我市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城中村环境卫生综合考评,通过延伸管理触角,全面提升城中村环境卫生质量。开展大分流综合管理考评,将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绿化垃圾、大件垃圾等纳入考评。

  海漂垃圾治理的“厦门模式”也得到进一步深化。在稳步开展180平方公里的海漂垃圾打捞工作的基础上,环卫部门再扩大50平方公里海域保洁,实现厦门海域保洁全覆盖。

  环卫设施建管

  取得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市环卫部门积极推进基建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环卫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垃圾末端处理能力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

  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工程土建基本完工,为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打下坚实基础;东部固废中心填埋场二期工程即将竣工。在各末端基地均设立监管组,科学调配垃圾处理,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加强前后端监管,加大治污除臭力度。

  我市还持续推进环卫信息化工作,建成网格化巡查管理系统,实现对各区环卫作业企业内部巡查人员及巡查情况进行信息化监管。推动全市环卫保洁工人佩戴智能工卡,实现环卫保洁工人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市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打造市、区、企业三级智慧化管理系统。

  据统计,今年1-11月,全市生活垃圾总产生183.59万吨,日均产生约5496.58吨,比2021年同期增加4%,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新时代厦门环卫人风采】

  海沧

  蔡月英

  一生做好一件事

  ▲蔡月英已从事环卫工作18年。(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摄)

  “一生做好一件事”,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厦门海沧城建市政公司嵩屿市政管理站环卫组长蔡月英的工作态度,也是她的人生座右铭。

  68条道路、175万平方米,是嵩屿管理站的清扫保洁工作范围。每天凌晨4点,蔡月英和工友们准时开工,一天的清扫工作至少需要徒步六七公里。从事环卫工作18年来,蔡月英始终把环卫工作当成一门事业来钻研——油污和口香糖难以清理,她摸索出“工业碱+洗衣粉”的妙招;“牛皮癣”牢牢粘在地上,她发现高压水枪是去污“利器”;树叶和泥土堵住雨水箅,她就用手指一片一片抠出来。18年来,她用坏了1800多把扫把,所负责的路段从没被扣分。她对待工作敢于创新、不怕脏、不怕累,默默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光和热,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今年,蔡月英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作为一名来自一线的环卫工人,当我穿着一身橙色的工装走进人民大会堂的时候,其他代表团成员看到我衣服上写着的‘厦门环卫’四个字后,都说环卫工人很辛苦,为你们骄傲!我感到无比自豪,还有满满的成就感、责任感。”蔡月英说。

  “作为党代表,我将立足岗位,当好老百姓与党和政府的纽带、桥梁,当好工友们的带头人和贴心人,继续握好手中的扫把,坚持一生做好一件事,为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贡献一分力量。”蔡月英表示。

  集美

  王进富

  勇当文明创建先锋

  王进富(左)与环卫工人在探讨保洁工作。

  现任集美城发环卫有限公司业务二部片区负责人的王进富,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环卫工作已有12年。

  2022年,按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要求,王进富带队深入片区大街小巷,查找问题,制订清单,落实整改,确保问题发现一处整改一处;联合街道、城管等重点对社区、无物业小区进行整治,共清理各类卫生死角1254 处和乱堆杂 568 处,清运土头车 369 车次、密闭收集车 171 车次,有力提升了社区环境卫生水平。同时,他推动优化洒水车作业模式,与一线作业人员一起,开展夜间道路冲洗作业,在保障人员作业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道路冲洗作业质量。

  此前,他还带领团队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保障集美街道3个核酸检测点的垃圾清理收运,配合街道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工作。国庆节期间放弃假期,转身逆行,选择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虽然环卫工作很普通,但对我来说,做这份工作却别有一番成就感,我会坚持下去,见证城市一天比一天美。” 王进富说。

  思明

  沈福森

  工作上善于“挑刺” 生活中关心工友

  ▲沈福森(右)在工作中。

  今年42岁的沈福森,是思明区3000多名普通环卫工中的一员,至今已经有将近8年的环卫经验。

  多年的工作中,沈福森练就了一双善于“挑刺”的“火眼金睛”。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作为督察员的他,总是在工作站辖区进行巡查,总能敏锐发现辖区内边缘死角、问题点位,并督促整改,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讨找出解决方案。生活中,他体贴关心下属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工友们都亲切称呼他为“老沈”。

  厦门台风天气多,每当进入汛期,沈福森都会提前组织准备好应急队伍和物资,力求24小时在岗,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清理障碍物、处理对道路有阻碍行人和交通安全的突发事件。他凭借对辖区内每一个易涝点的熟悉,多次快速有序地解决雨水篦积水等问题。

  此前,沈福森还多次深入抗疫一线,第一个穿上防护服,带领大家进入封控区,完成垃圾收运和场所消杀工作。

  同安

  吕志峰

  把垃圾运输车当成事业“大舞台”

  ▲吕志峰在驾驶垃圾运输车。

  “既然选择了这一份工作,就应干一行、爱一行,尽力把工作干好。” 2017年,吕志峰成为同安城建公司的一分子。“90后”的他,在环卫驾驶员当中属于年轻中坚力量。

  2022年,城建公司接手闽南果蔬批发市场的垃圾转运工作,闽南果蔬批发市场为我市民生主要保障点,日均产生垃圾达百吨,转运量大,转运工作的辛苦可想而知。吕志峰主动请缨、迎难而上,成为闽批市场平台的厨余专职转运员。

  他干一行爱一行,把小小环卫垃圾运输车当成工作中的大舞台,也把运输车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平日里总是对它爱护有加。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吕志峰还将他的“主舞台”延展到岗位之外,主动帮忙市场做好安全劝导及卫生打扫等工作。

  作为一名普通的垃圾转运车驾驶员,吕志峰数年如一日,不管冬寒夏暑,他总是每天定点来回,做着重复却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岗位上挥洒的汗水,都是他热爱这份职业的证明。

  湖里

  连少凡

  推动辖区市容环境跃升

  ▲连少凡(左)在检查垃圾分类情况。

  连少凡是湖里区殿前街道环卫所负责人。他始终秉持着一名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环卫工作上,全力推动辖区市容环境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垃圾分类”全面铺开以来,连少凡主动对接市和区相关部门、社区、小区业委会、物业等,创新工作方法,凝聚合力推动垃圾源头分类全覆盖,减量化、资源化水平明显提升;深入一线做实做透垃圾分类宣传,扭转辖区居民观念,形成“知道分、随手分、主动分”的良好氛围;积极协调转运公司,解决垃圾转运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2021年,殿前街道成功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殿前街道全面推进市容环境卫生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连少凡主动对接环卫保洁企业,做好日常道路保洁、道路养护工作,并联合城市管理执法中队抓好辖区沿街商户“门前三包”工作落实,系统化培训市容巡查队员,加强巡查监管,使辖区环境卫生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辖区内城市管理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

  翔安

  朱玲

  总是第一个到岗工作

  朱玲在清扫马路。

  朱玲是翔安市政集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马巷班站的一名普通环卫保洁人员。2010,当时不到40岁的朱玲毅然选择当了一名环卫清扫工人,她觉得靠力气赚钱养家,为美化城市而劳作,是一件荣耀的事。

  朱玲为人朴实,勤劳,她总是要求安排在最艰辛、最劳碌的路段上。她很要强,虽然离家较远,却无论冬夏总是第一个到达作业岗位;她也很热心,别人有困难,都会毫不迟疑地伸出援手;她负责清扫的路段,容不得半点的马虎,用她自己的话说:“宁可让皮肉受苦,也决不让脸上受‘热’。”

  几年下来,由朱玲负责清扫保洁的道路,始终都是清扫所的放心路、标杆路。她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勤奋主动,任劳任怨,遇到脏活、累活她总是抢着干。

  今年,朱玲还多次担任社区核酸点位保洁员,负责核酸点位周围的保洁工作,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她每次都要等到核酸做完涉疫垃圾处理完,再把现场边边角角巡视一遍,怕遗漏任何垃圾,因此多次得到社区干部群众的表扬。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