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谭心怡 通讯员 厦法宣)让亿万人民共享长治久安,这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法院的历史使命。厦门两级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用实际行动回应民生关切。从维护防疫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到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从妥善处理民生案件增进人民福祉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从打造诉非联动新模式实现矛盾源头化解到强化智慧法院建设为司法改革注入科技动能,真正做到了让司法有温度、有力量,让群众有温暖、有保障。
司法有力量
以案件为抓手 守护人民平安
数据
依法惩治犯罪护民安,当好守护平安稳定的“司法利剑”,一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审结刑事案件6021件,判决生效6906人,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犯罪坚决依法快审重判。
2021年以来,厦门两级法院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与市检察院联合出台加强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意见,促进执行更加规范、高效,共执结案件60574件,清理、发放执行案款64.76亿元。
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
去年12月9日,海沧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林朝东等14人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以被告人林朝东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其余十三名被告人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罪名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十三年不等,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或罚金。据悉,该案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厦门市宣判的首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厦门两级法院以案件为抓手,积极研究部署全市法院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不断完善涉黑涉恶案件工作机制和裁判规则,深入参与行业治理,坚决遏制黑恶势力犯罪抬头,持续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坚持案件办理与“打财断血”同步推进,继续完善审判执行双向沟通反馈机制,审结涉黑恶案件32件120人,执行财产945万元。”厦门中院副院长李志远介绍。
加大执行力度解民忧
被执行人身在异地,无法配合法院接管两处跨省房产,处在疫情防控时期,如何保证跨省执行顺利推行?2021年9月,厦门中院在执行位于成都、广州两处房产过程中使用“异地协助执行”服务,成功跨越1587公里(厦门至成都)、637公里(厦门至广州),顺利推进房产接管、评估、拍卖等工作。
“若采取传统跨省执行方式,所花费的人力、时间、经济成本都非常高。”案件承办人许欧凯表示,通过借助拍辅机构的“异地协助执行”功能,拍辅人员将现场评估照片以及小区周边环境照片,以及涉案房屋的面积、户型、物业收费情况、房屋单价等具体问题一并进行反馈,大大提高了案件的执行质效。
推行“异地协助执行”服务只是厦门两级法院多措并举,加大执行力度解民难的其中一个缩影。在执行两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收到征地补偿款,但未向集美法院申报财产。在明显有能力执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情况下,经法院多次通知仍拒不执行。集美法院通过创新“拒执犯罪线索预移送机制”,向被执行人送达《拒执犯罪线索预移送立案侦查通知书》。收到通知书后,被执行人在通知期限内主动全额缴纳500多万元执行款,法院遂不再启动拒执犯罪线索的移送立案侦查程序。鉴于其不予配合执行的情节,法院对其予以罚款两万元,最终促成两起长达十五年的执行积案得以化解,既体现了善意执行的理念,也给了被执行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今年以来,厦门两级法院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推出财产保全“八个一”措施,把财产保全行为不规范和执行案款发放不及时作为顽瘴痼疾实施重点整治;推进不动产查控等全流程全在线办理,建立小额执行款发放网上办理机制,实现应发快发尽发;与市检察院联合出台加强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意见,聘请高校学者、实务专家、媒体记者等建立外部执行监督制度,促进执行更加规范、高效,共执结案件60574件,清理、发放执行案款64.76亿元。
司法有温度
秉持司法为民理念 妥善处理民生案件
数据
一年来,厦门两级法院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审结民事案件42014件;依法保障民生权益,服务乡村振兴,审结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人身损害、房屋租售、“三农”案件9358件;推进和谐家庭建设,审结家事纠纷3295件;加强人格权保护,审结侵犯名誉、隐私等人格权案件603件;妥善处理受“双减”政策、疫情等影响引发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625件。
家事审判显温情
2021年3月6日,以海沧家事案件为题材的法治纪录片《家事如天》厦门篇亮相央视,六姐弟千万房产继承纠纷中,郭静法官亲自走访拆迁地,制定调解计划,在双方争吵不断、互不相让时,当机立断,提出解决方案,力促双方达成一致;在子女抚养费纠纷中,刘亚帆法官见被告态度坚决,调解不成便依法作出判决,维护非婚生子女合法权益;在十岁女孩抚养权变更纠纷中,刘亚帆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站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耐心劝解矛盾双方……一幕幕场景都真实还原了家事审判法官们以情释法,化解矛盾纠纷时所付出的智慧与汗水。
疫情期间,海沧法院家事法庭更是妙招频出,首创云探望——让家长和孩子们每周采用视频的方式探望;创新云观护——儿童权益管护员通过组建微信群、发放亲职联络簿和合作父母指导手册等方式,让关爱不间断;推行云调解——使用电话、微信、“微法院”平台等线上方式对纠纷进行调解,保证特殊时期当事人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维护家庭稳定。
生态审判促发展
2021年11月16日,同安法院行政与生态环境审判庭公开开庭并当庭宣判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被告沈某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00元,上缴暂扣的生态修复赔偿金人民币20000元。本着“判处一案挽救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结合该案情况,考虑到被告人年龄较大、经济困难但时间充裕的特点,经法院动员,被告人及其家人自愿缴纳部分生态修复金,自费印制《保护红珊瑚倡议书》,联系古玩市场管理方在市场内进行发放,现身说法倡导保护红珊瑚。最终,同安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判处缓刑及罚金,没收暂扣的红珊瑚制品,案件处理实现惩治犯罪、矫正教育、普法宣传一举三赢。
近年来,厦门两级法院结合案件实际,不断创新生态修复模式,继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无害化处理、缴纳生态修复金后又积极探索水生态保护巡查督导、法治宣传等劳务替代方式,不断加大生态保护法治宣传力度,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共审结生态案件408件。
交通审判护安全
近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加强交通道路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4月,集美法院试运行“道交一体化”平台,7月1日正式启用。“道交一体化”平台打通保险行业、公安交警、司法局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当事人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赔付试算,在线申请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在线开庭、一键理赔等,只需录入基本信息,平台就能自动计算出相关赔偿结果,赔偿标准公开透明,计算方式简便快捷。
据了解,集美法院后溪法庭是处理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的派出法庭,主要受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涉及到人身损害赔偿项目、标准、范围、依据等,种类繁多。自2020年12月起,后溪法庭干警便定期开展民法典专题学习,比对新旧法条,细化赔偿标准,深化专业学习,统一裁判尺度。
司法新探索
坚持守正创新 构建现代化诉服体系
数据
一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加大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力度,全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高效审结案件55511件,平均审理期限45天。
近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充分发挥诉非联动中心、行政争议调处中心等平台作用,委派、委托调解纠纷44872件,成功化解23682件,上升10.57%。
深化诉讼制度改革
去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出现不少培训机构倒闭、老板“跑路”等情况,一批家长遭遇“退费”难。在受理案件后,思明法院经过研判发现,虽然牵涉人数众多,但案件的情况和诉求大多相似,遂决定首次使用小额诉讼示范性庭审机制快速审理,大大节省了学员家长诉讼维权的时间成本。通过推行系列案件示范诉讼机制,思明法院还高效化解了一批涉健身机构、餐饮机构、出租车主确权等系列案件,起到了“判一件,结一片”的效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2021年7月9日,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集美法院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基层法院参会,在会上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发言。作为最早开展认罪认罚制度试点的法院之一,集美法院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321”阶梯式从宽量刑机制,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具体化、可视化、科学化。
诉非联动实现源头治理
“诉非联动”,即“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机制”的联合解决纠纷,是深化纠纷源头治理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深化政法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充分发挥诉非联动中心、行政争议调处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强化非诉讼和诉讼有机衔接,委派、委托调解纠纷44872件,成功化解23682件,上升10.57%。
针对新业态劳动者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特点,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翔安法院打造“好厝边平台”线上解纷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全链条”移动电子诉讼服务。一年来,移动微法院网上立案率86.44%,在线办理保全率80.20%,“两个一站式”平台质效评估全市第二,创建服务型政府。
此外,厦门中院还聚焦土地房屋征收问题,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15年以来涉及我市土地房屋征收的行政案件进行了全面梳理,从涉及我市的一审行政案件共4072件中,最终选取涉及土地房屋征收的746件一审案件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发布全省首份专项审判白皮书。在做好案例分析的同时,还通过实地走访相关涉诉单位,搜集征收执法疑难复杂问题,与行政机关联合出台诉源治理指导意见。
司法润民心
弘扬核心价值 引领社会向上向善
2021年6月-9月,家住海沧区的胡某饮酒后在住处因琐事与家人争吵,先后三次将塑料儿童护栏、磁盘、红酒瓶、使用过的纸尿裤从位于33楼的家中阳台窗户扔出,砸落在小区楼前的业主进出楼道上,对恰好途经该处的小区业主造成惊吓,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物受损。海沧法院依法判处胡某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通过依法追究被告人刑责,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文明行为,这也是自2021年3月1日实施《刑法修正案(十一)》后,海沧法院审结的全市首例高空抛物案。
虚假诉讼不仅严重侵害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干扰审判秩序,还极大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翔安法院审理的一起虚假诉讼案中,陈某拿着假借条到法院起诉,要求“借款人”还钱,在承办法官查清其中猫腻后,陈某因涉嫌虚假诉讼被移送至公安机关,最终真相大白并自愿认罪认罚。通过严肃整治虚假诉讼、滥用诉讼权利逃避债务,妨害诉讼活动等行为,引导群众依法诚信诉讼,公正司法,切实维护了公平正义。
厦门两级法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工作,用法治力量引领社会向上向善,深入社区、企业、校园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推送文章、案例、短视频8218篇次。厦门中院、思明法院和集美法院还被评为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