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改革创新】思明这堂课,可能会打破你对教研的既定认知
厦门网 2022-09-29 20:11

  今天上午,在滨东小学,一个AI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教学大讨论。

  这是三年级的一场同课异构跨学校的教研活动,上课前,科任老师都有点紧张,因为有一套系统不仅会实时记录他们的课堂,还会在课后第一时间智能解构课堂。

  “等待课堂分析报告的时候,我甚至比开这堂公开课还紧张。” 滨东小学张甘霖老师说。

  课后20分钟,系统自动生成的专属于张老师的课堂报告出来了,上面记录着本节课老师的语速、高频词汇、行动轨迹,老师教授的时间、互动时间,老师的提问哪些是基础认知问题、哪些是高级认知问题、哪些是无认知水平问题,师生互动分析,教学模式分析……听课老师们的评价也可以立刻查询到。

  一名参与评课的老师说,这个系统完全颠覆了她对传统公开课教研活动的认知,今后,我们的教研活动完全可以把耗时且不够准确的数据记录交给智慧研修系统,这将大大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准确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多数老师表示,在智慧系统的助力下,今后,老师们能够更快、更有针对性地找到课堂教学薄弱点,并加以改进,这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也有老师反应,系统对课堂氛围观测、教学目标与老师课堂教学实施的匹配度等方面的表现有待提高。

  坐在一旁的滨东小学王跞校长静静地听着,从脸上的不时露出的微笑来看,他对滨东小学这轮教育信息化的新尝试颇有信心。

  王跞认为,可以通过智慧研修系统即时收集到教师课堂的客观数据,本身就是一项很大的突破,他说:“教育信息化,我认为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数据和资源。”

  据王跞介绍,以往的数据智能收集更多从学生入手,以滨东小学为例,学校目前最在乎的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学生德育过程性评价、艺术审美等方面的数据。现在,除了艺术审美外,其它几项数据,滨东小学都实现了智能收集,有的甚至走得更远。

  学校的学生评价系统,可以汇集、分析孩子们在校内的各项表现数据。学期初,每个孩子会在系统中得到一颗“种子”,随着评价数据的变化,“种子”会发芽、成长、开花……这一过程,师生和家长都可以在班级智能屏或者手机上直观查看,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去年,学校还引入了一套作业批改系统。扫描进孩子的作业后,系统会进行一轮自动批改,整个过程一个班级一门学科只需要20分钟。老师节省下来的时间,则用来进一步批改,再观测系统形成的作业分析报告,对整体教学和单个学生进行学习诊断的同时,优化校本作业设计,向着分层设计与个性化定制的目标前行……

  王跞说:“相较于学生数据,教师的数据收集,目前的手段还是较为原始,如果要对老师的课堂表现进行数据收集,需要有人实时根据老师表现填表格。而今天的这项尝试,让教师教学行为的数据收集变得智能,让我们实现正在研究中的‘大数据背景下基于有证据的教与学’的实践变成了可能。”

  “数据收集的过程,其实也是资源形成的重要过程。无论是早前的学生评价、作业批改系统,还是这次尝试的这项技术,累积下来都是可研究、可开发、可利用的宝贵资源。” 滨东小学林莹莹老师说。

  据她介绍,目前学校初步建立了教学资源库,老师们可以在上面分享线上学习课程,也可以完成作业布置、收集等。今年,学校打通了该资源库与国家、福建省智慧教育平台的链接,为老师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我们今天的尝试,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探索AI技术在老师上课、备课、评课中的融合应用,进而形成一套闭环的、基于大数据的、资源便利丰富的信息化教与学体系。” 林莹莹说。

  “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背后,往往是学校管理体系、教与学模式的深度变革,很复杂,也可能产生阵痛,但我们始终保持开放、拥抱的态度,让更多专家、学校参与进来,让信息技术为新时代教育造福。”王跞说。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