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头条 > 正文
思明区补短板提质效勇创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厦门网 2023-12-08 17:24

  筼筜街道官任社区新港广场升级改造“绿碳星球”垃圾屋,建立垃圾分类碳中和大数据平台,开通小区碳减排账户。

  思明区环卫部门在开元路沿街摇铃,上门收运店面垃圾。

  环卫中心组建服务街居工作专班,按照“专班服务、街道调度、社区跟进”模式进行高效联动。图为中心驻街道专班服务组到街道辅导、协调垃圾分类工作。

  嘉莲街道建立智能视频云平台,实时显示辖内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情况。

  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燕如 林雯 通讯员 陈华英

  图/思明区 提供

  当垃圾分类成为考验基层治理水平的“同题作文”,思明区如何紧扣主题给出特色答案?无桶化、碳积分、智慧大脑、公交式服务……立足区情实际,思明区以“高标准、系统性、常态化、严要求”为工作总要求,巩固既有成效,抓试点、破难点、擦亮点,让一个个垃圾分类热词在中心城区有了鲜活样本。

  今年来,思明区积极落实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主题教育,扎实调查研究,持续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探索创新“加分项”。本期报道让我们通过一组数字,探寻思明区垃圾分类工作闪光点。

  1118单

  优队伍 重整改 提质效

  晚上7点,位于永福宫巷厦港新村20号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身穿工服的郭细珍和同事苏雪琴准时在这里会合,开始第三个时段的巡查。早上和下午,她们已搭档完成了两个时段的任务。

  作为厦港街道南华社区垃圾分类专职人员,她们主要做这几件事:在投放时段,检查督导员是否在岗督导、居民是否混投、协调督导员与居民间的问题;在非投放时段,巡查物业履职情况,通过记录仪和监控,对部分不自觉分类行为进行取证、入户宣传、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等,并联动城管执法处罚屡教不改者。

  “‘双十一’前后,快递包裹多,产生大量纸箱、塑料袋,我们要多检查混投行为。”郭细珍说。这对搭档除了巡遍南华社区全部投放点位,还要反复检查重点点位,一直到晚上10点。

  其实,郭细珍和苏雪琴原先都是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身份的转变源于思明区督导机制的优化提升。厦港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在区垃分中心指导下,去年底街道进一步整合压缩投放点,确保每个点位有一名督导员后,将富余督导员组成社区垃圾分类专职队伍,两人一组巡查,并率先在南华社区和巡司顶社区试点。

  经过近一年试点,这种督导模式初见成效。数据显示,自1月1日至今,街道所辖7个社区共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2416单,其中南华和巡司顶两个社区就占了1118单。通过大力整改,提高了居民、商家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准确率。比如,思明南路(红领巾)路段垃圾落地就明显减少,分类准确率明显提高。

  延伸

  巧解“重拣轻督” 搭好“四梁八柱”

  今年以来,思明区垃分办、垃分中心进一步推进督导模式优化提升工作,引导各街道择优推选1个物业小区,退出督导员并由物业企业依法履行垃圾分类督导职责,同步加强宣传动员、联合执法、社区巡检等措施,减轻居民依赖督导员二次分拣的心理,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

  除了督导模式优化提升,区垃分办还详细列出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职责分工,持续关注区直单位、街道、社区垃圾分类考评成绩,并建立问题整改提升专项机制。针对工作推进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短板领域,安排专员开展问题“回头看”,推动问题整改,形成工作闭环。

  164个

  建平台 准入户 促分类

  家住万禾广场的吴先生没想到,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者会“找上门”。原因很简单:混投垃圾,说了多次还是不改。最终,在莲兴社区工作人员和嘉莲执法中队宣导下,吴先生意识到自己违反了相关规定,现场缴纳罚款。

  这是几天前,街道联动城管开展个人专项执法的一个案例。之所以能够捕捉到吴先生的行为,并且让他“心服口服”,背后既有街道和城管强化联动、常态化执法,更有街道建立的小区投放点“智能视频云平台”,以及垃圾分类督导员配备移动记录仪,为举证工作提供了扎实基础。

  嘉莲街道工作人员打开电脑,边操作边介绍,“智能视频云平台”实时显示了街道辖内共164个投放点的画面。聚焦乱扔垃圾、管控人力消耗大、垃圾桶满溢无法即时发现等痛点,借助 “视联网+AI智能告警”等功能,大大提升执法取证效率和监管水平。

  工作的展开从分类准确率低的重点区域入手,街道联动城管加大执法力度,让居民充分意识到“垃圾不分类,处罚找上门”。每一个处罚案例,街道都会在小区微信群等公开阵地进行宣传,达到教育震慑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嘉莲街道联合城管对万禾广场、龙翔花园、莲花广场、能群大厦等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小区居民分类意识逐渐提高。

  软硬兼施,让准确垃圾分类成为居民好习惯。针对居民对低值可回收物分类要求了解不透,嘉莲街道精心打造了《包租婆,垃圾满了》《垃圾不落地》等短视频,通过闽南方言等方式,用趣味形象的知识讲堂,促进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入脑入心。

  延伸

  借力新科技 抓好源头关

  借力“科技+管理”,打造垃圾分类“智慧大脑”。思明区大力推动投放点公共视频安装,尽可能实现全域覆盖。借助智能监控技术强化点位监管、源头取证及个人执法,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

  1.5万余户

  无桶化 公交式 烟火气

  早上7点,在禾祥西路、后江埭、湖滨南路等路段,打上“近邻”标识、带有萌趣造型的绿海鸥垃圾分类投放车同步和居民“赴约”。车辆在沿线的投放点位有序停靠,居民拎着大袋小袋的垃圾往车上的四色垃圾桶投放。

  其中,禾祥西路的投放车还设计了伸缩式遮阳篷,为督导员和前来投放的居民遮阳挡雨。车身同时自带LED宣传栏、垃圾分类宣传标语,集投放、宣传、运输于一体。这是今年开元街道实行“无桶化”2.0版的创新举措。如今,18辆投放车服务无物业小区的48个投放点,承载着1.5万余户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投放。

  亮丽的垃圾分类投放车不仅方便了居民投放,还美化了城区环境。开元街道居民郑先生有感而发,“投放车取代原来的垃圾桶,变成流动投放点,道路变得干净整洁,还避免垃圾落地、引来老鼠蚊虫的问题。”

  开元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地处辖内商业街沿线的无物业小区,垃圾分类桶点位设置和管理难度都较大。推行“无桶化”既解决了难题,又维护主次干道的卫生整洁,投放车辆还能和转运车高效无缝衔接。考虑到居民误时投放需求较强,街道在每天早上10点-11点,通过垃圾分类投放车提供“公交式”停靠投放服务,满足居民误时投放需求。

  无桶化升级的背后离不开区垃分中心(环卫中心)的专业指导。去年起,环卫中心组建服务街居工作专班,按照“专班服务、街道调度、社区跟进”模式进行高效联动。中心驻街道专班服务组每周至少两次下沉街道,辅导、协调社区开展无桶化升级工作。

  延伸

  收运更高效 文明添风景

  思明区因地制宜,推动创新收运模式。面对老城区道路窄、空间小的难题,中华街道在棋杆巷居民区试点“定时定点”摇铃收运模式,提升居民投放便利性。针对店面商家,思明区在禾祥东路、禾祥西路、沙坡尾等区域实行摇铃上门收运垃圾,目前全区已开通122条收运线路,覆盖店面3848家。

  区垃分中心(环卫中心)做好“一路一策”,为开元路试行适当跨店经营“多元共治”新模式助力,推出其他垃圾摇铃上门收运、餐厨垃圾集中专车收运、收摊后定点投放、按摊位设置分类桶,协力打造“烟火气与文明同行”的百年老街,彰显城市治理温度。

  除了日常上门收运,区环卫部门还组建收运应急保障队伍,在台风天、重要节日节点期间,根据垃圾收运需要,合理优化收运线路、点位,投入应急车辆、人员,保障生活垃圾收运工作有序开展。

  49611.83千克

  碳积分 减量化 资源化

  在筼筜街道官任社区的新港广场,“碳积分”正在被更多居民知晓。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陈玉莲介绍,依托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小区升级改造了“绿碳星球”垃圾屋,以“碳”激励居民主动分好垃圾,支持国家双碳目标。垃圾屋建立了垃圾分类碳中和大数据平台,开通小区碳减排账户。居民只要扔进已分类的垃圾,系统会及时称重,并根据国家标准计量,显示在投放点屏幕上。

  记者从11月14日上午10点的屏幕上看到:目前小区居民减少碳排放为49611.83千克,累计回收1060.60千克,累计积分52194分。屏幕上还显示了小区减少碳排放的居民排行榜。

  “这个总积分从3月3日开始计算,积分可以兑换成数币红包或者到商城中兑换物品。”陈玉莲说,小区已经申报低碳小区,通过直观的数据让居民感受到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为双碳做贡献,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积极性。接下来,小区将大力推动居民建立个人碳积分账户,营造更浓厚的低碳生活氛围。

  为辖内400余家餐饮门店安装回收装置,实现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作为热门旅游景区的所在地,滨海街道辖内餐饮店较多。而餐饮行业废弃油脂处置难题,又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心头病”。

  如何突破解决问题?滨海街道联系专业公司,引进新技术,免费为辖内餐饮门店安装隔油回收装置,并定期清理、维护、回收,就地处理厨余垃圾。

  滨海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业务部门会定期去抽查,监督企业是否按时回收油脂。基本上是10天上门维护一次,遇上生意好、油量大的餐饮店,会提前上门收集。每家门店都有企业客服和维护人员的联系方式,方便双方沟通、及时处理。从7月至今,已回收废弃油脂12吨。

  曾厝垵文创村“挑食海鲜”的店长说:“以前我们都是打电话叫人来清理餐厨油污,现在有了回收装置,加上公司定期过来清理,省心方便多了。”该专业公司负责人介绍,收集到的废弃油脂通过再加工,最后转化成生物燃料或液体肥皂,既可以保障食品安全,也可以有效维护城市环境。

  延伸

  资源化利用 引领新时尚

  通过新技术解决困扰餐饮店的废弃油脂处置问题,推动厨余垃圾就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探索流行的积分形式,引导居民变废为宝,赋能“双碳”。这些妙招好招是思明区坚持“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生动实践。

  聚焦“减量化”和“资源化”的“3.0版本”,思明区垃分办、垃分中心在完善资源回收机制上下功夫。先是引入专业企业,实施有偿兑换模式,试点构建全品类回收体系。再是加强泡沫冷压回收,先后在南华、莲岳、前埔北清洁楼投入泡沫冷压设备,日均收运处理泡沫量约20公斤,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同时完善低值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布设17条线路收运低值可回收物,日收运量约14至17吨,稳居全市第一。

厦门网版权所有